请看小说网qingkanxs.com

“哈哈,合着这些活儿本来就得咱来干?”

“老话说养儿如还债,果然不假!”

“咱家标儿可真孝顺!”

见朱元璋阴阳怪气的模样,朱标不好接话,可马皇后却不惯着他,直接瞪了过去。

“重八,你给我好好说话!”

“我不知你们爷俩在商议什么政策,若真对大明有利,那就抓紧办!”

“可要是风险太大,弊大于利,那你们父子谁都不许碰!”

“咱们家犯不着冒险!”

得!

皇后一发话,争执立刻平息。

朱元璋讪讪一笑,凑到马皇后跟前哄了几句,这才转头看向朱标。

“标儿,咱最后问你一次,你真要把这些事全揽下来?”

“一旦开始,咱们父子可都没有退路了!”

朱标郑重点头:

“爹,孩儿既然知晓此事,又岂能坐视不理?”

“这江山终究要传到孩儿手中,再一代代传下去。”

“若咱们不在一开始打好根基,受苦的还不是自家子孙?”

“所以,不仅要干,还得大刀阔斧地干,把该办的都办完!”

“等到雄英继位时,即便他只是个守成之君,也能安稳无忧。”

朱元璋沉默良久,最终沉重地点了点头。

半晌,他望着殿外,幽幽叹道:

“标儿,你可曾想过……”

"你那些弟弟妹妹们该如何安置?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推行后。"

"他们可都是藩王!"

"名下田产众多!"

"总不能看着亲骨肉连温饱都成问题吧?"

"若不整顿这些兄弟,恐生大乱。"

"自古不患寡而患不均!"

"此理亘古不变!"

朱标抬眼望向父皇,轻声道:

"父皇认为削藩如何?"

此言一出,犹如惊雷炸响。

朱元璋与马皇后震惊地望向太子。

削藩?

竟是朱标亲口提出?

这完全出乎众人意料。

朱元璋敛去笑意,肃然质问:

"标儿,此言何意?"

"莫非要将弟弟们逼上绝路?"

朱标无奈摇头:

"父皇言重了。"

"儿臣仅主张削藩,并未削减他们的俸禄用度。"

"只求宗室作出表率,怎就成迫害了?"

朱元璋拍案而起,怒目圆睁:

"平日里的手足情深都是假象?"

"非要夺走他们的田产不可?"

"休想!"

"皇位传给你,难道其他儿子就一无所有?"

面对暴怒的父皇,朱标反而镇定自若。

他直视朱元璋,郑重道:

"二弟、三弟在封地的作为,父皇岂会不知?"

"他们激起民愤,父皇就不痛心?"

"儿臣真心盼望兄弟们平安喜乐。"

"毕竟血脉相连,我不照拂谁照拂?"

"但查阅大明财政后,此事已刻不容缓。"

"恕儿臣直言,若不解决,朱氏宗亲迟早拖垮大明!"

"这藩,必须削!"

朱元璋闻言冷笑连连:

"嗬,太子殿下好大的威风!"

"朕在位多年,倒不知朱家能吃掉整个大明?"

“你要是瞧不惯这些弟弟妹妹,那削藩的事儿干脆也别提了。”

“咱给你支个招,你干脆带人把他们全宰了,再领兵杀进宫来,让咱也当回太上皇。”

“怕啥,李世民能干的事,你为啥不行?”

朱元璋这阴阳怪气的腔调,顿时让朱标火冒三丈。

朱标平日温和仁厚,可不代表他没脾气。

更让他恼火的是,朱元璋压根不讲道理,开口就是冷嘲热讽。

他最烦的就是这一套。

有话就不能好好说?

火气一上来,朱标的倔劲儿也压不住了。

他原本没打算现在就定下这事。

他一把拽住朱元璋,按到桌边,抓起毛笔塞进他手里,不耐烦道:

“既然父皇不信,那您自己算!”

“算算咱老朱家的子孙多少年能把大明吃空!”

朱元璋愣了愣,低头瞅瞅笔,又抬头看看一脸怒容的朱标,心里一哆嗦。

坏了!

标儿是认真的?

这事……是真的?

可事到如今,他还能退缩?

当爹的脸往哪儿搁?

“你说!”

朱元璋闷哼一声抓起笔,故意不瞧朱标,活像个赌气的孩子。

朱标也懒得搭理他,心里的火还没消呢。

“爹,咱现在有二十个兄弟,儿子们托生到老朱家,注定一辈子富贵。”

“假设弟弟们十八岁成家,每人生十个儿子。”

“那下一代就是一百九十人!”

“再过十八年,这一百九十人也各生十子。”

“爹,您算算,是多少?”

“一千九!”

“对,您算得没错,又过了十八年。”

“这时候该出第四代了,估计是儿子我在位,得养活多少人?”

“不用您算,我告诉您——一万九!”

“再往后,每十八年一轮,您自个儿接着算!”

“不用算太远,再算两轮,看看到时候老朱家有多少人,得发多少俸禄!”

朱标说到这儿,突然闭口不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