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看小说网qingkanxs.com

值得一说的是,马里奥师徒跟着大明使团来到这里,并不是受使团邀请,而是坐着大明的船只顺道来东方游历探险。

虽然住进会同馆,但也不是朝廷雇佣来的。

否则,就算魏广德签了这份契约,其实也是无效的。

当然,还有个可以影响这份契约的人物存在,那就是皇帝。

他只要不认账,非要马里奥师徒给他建造欧洲宫殿,魏广德也是没办法的。

总不能让他扛着皇帝旨意做事吧,这种是在欧洲可以,国王的权利并非万能。

可在大明,就别想了。

不过魏广德也不是全没办法,那就是内廷可以雇佣魏家的商会帮宫里建造宫殿,他会找内相冯保结算的。

锦衣卫知道了,也就代表皇家知道了,魏广德倒是没什么好怕的。

就算是朝中那些大臣,不管是张居正还是张四维,他都有办法对付。

而他其实最担心的,也是很难处置的,反倒是京城那帮勋贵。

好吧,这些人狗鼻子灵的很,魏广德几次给他们出招,多少把他们的注意力从过去的土地、盐引上吸引开,也开始学着做生意。

当然,在做生意的过程中,难免出现一些欺行霸市的行为。

凭借权贵的影响力,那些没大背景的商人也只能自认倒霉。

而有背景的商人,当然是拾掇着官场上的人物,联络在都察院的同乡或者同年弹劾他们。

这两年,地方上没出什么事儿,倒是弹劾勋贵的奏疏多出来不少。

往年一年下来也就十来份,现在是暴增到三四十份。

这帮人有点牛皮糖,粘着就不好撕掉。

从经商到参股,都是水磨硬泡想要参股魏广德的生意。

好吧,他眼光好,投资的项目貌似都能大赚。

过去他们看到蒙古人,想的都是取他们项上人头,拿回去报功,赚十两银子。

而现在,看到蒙古人必然是先问对方有没有羊毛要处理。

蒙古商会这两年羊毛织品在大明北方卖的极好,产品甚至已经进入南方市场,在苏杭等地,富户冬季的着装已经从棉衣变成了毛呢。

当然,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,还是习惯穿皮草。

自己这又捣鼓出一个商会来,魏广德预感这帮人很快就会有所行动,应该又是让几个国公抬着银子往府里送,要求参股。

关键他还真不好拒绝这帮地头蛇。

别看魏广德名头大,一张帖子就能办成很多别人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事儿。

可别忘了,这帖子也不能轻易示人。

拿出来,那就沾染上因果,以后洗刷不掉。

所以,商会生意上的事儿,魏广德只是站在后面,主要靠这些小股东出面摆平。

这些人手里握着刀把子,有时候比官府还管用。

就是在这样的等待中,魏广德又收到了宣府郑洛的书信。

果然不出所料,三娘子不愿意改嫁黄台吉,这让黄台吉不得不推迟上位的时间。

事儿,已经由黄台吉和三年自各自修书送到宣府。

郑洛的奏疏,连同两人的文书一起送到京城,还有就是这封信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之前魏广德书信告知过遇到此事如何处理,为了表现朝廷的郑重,自然不能随便表态,把皮球踢到京城来。

看到书信,魏广德知道明天内阁怕就是处理此事了。

果然,第二天宣府的奏疏就直接被送到首辅张居正值房。

然后,就是张居正召集了所有阁臣,让他们看了蒙古现在的情况。

所有人早就被打了预防针,倒是没人觉得诧异。

“我看此事就按照之前所说,奏上去,请宫里批红,就派人去劝说三娘子。”

张四维开口说道,首先表达了意见。

申时行当然也不会反对,这些天他也反复思考了魏广德的提议,确实找不到反对的理由。

于是,在张居正咳嗽声中,魏广德提笔进行票拟。

“咳咳,就是这次派去的人,到底让谁去?”

张居正又开口说道。

“此事最好保密,特别是涉及到私下对三娘子的承诺,票拟和批红上都不能写,所以我提议由宣大总督郑洛出面。

现在娘子就在宣府外不远扎营,想来就是担心黄台吉用强。

背靠宣府,她的底气更足,也更方便郑总督出行。”

魏广德开口说道。

他暗示过郑洛,此事尽量少人知道为宜,自然就不好再假手他人。

“可是,郑总督出面,三娘子未必相信是朝廷的承诺。”

张居正迟疑道。

“那就让郑总督带上旨意,封她为忠顺夫人好了。”

魏广德开口说道,“和顺义王分开册封,她如果聪明,就会明白朝廷不再封她顺义王妃,就是把她和顺义王区别对待。”

“也好,那就加在票拟上。”

张居正开口说道。

“不用,我直接送去乾清宫,请陛下批红此事。”

魏广德说道。

内阁要在此事上尽量少冒头,把此事推到皇帝身上最好。

至于劝说三娘子改嫁,虽然和汉家文化不妥,但毕竟属于蒙古人的传统习俗,一般来说夫子们也不会关注,最多背地里骂一句“禽兽”。

“宣大那边,善贷,你要书信告知郑洛其中厉害,万万不能有错。”

张居正捋着胡子想了想,终于点头。

定下一个计策和实施一个计策,其实都是两码事,涉及到细节的把控,也是得好好思量的。

魏广德出了这里,也没回自己值房,直接进宫去了乾清宫。

下午,宫里旨意传出,“照蒙古传统安抚顺义王,加封顺义王妃为忠顺夫人。”

宫中天使带着圣旨出发,而魏广德家中护卫已经早一步带着书信赶往宣府。

就在魏广德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,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再次登门。

“倭国出事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