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看小说网qingkanxs.com

对待义军的方法只有一个,那就是打到对方归降。

诸葛隆中也给了义军一定的时间,让他们权衡利弊,作好最终的选择。

不过义军已经不是当初的义军,特别是少帅在昆仑派的支持之下,已经完全掌握了义军。他们也是有争霸天下的野心,加上前一段时间在北方占据的地盘,义军之中的高层信心已经膨胀了。

他们在蒙古人南下的那段时间,趁机在北方站稳了脚跟,并且从蒙古人的手中又拿下了大量的地盘。

经历过多次的战役,义军的战斗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,使得义军在短时间之内,快速的壮大起来。

后来蒙古军队在南方遭遇大败,如果不是国师彻底的认识到武器装备决定战争的胜负走向,在蒙古军队之中全力推行装备改革,还真的不一定是义军的对手。

义军的战斗力并不拉胯,虽然当初的第一代义军已经老去了一大半,但是他们亲手带起来的军队,战斗力还是很强大的。

再加上一年多的实战经验积累,大部分的义军在和蒙古军队对战的时候,还是很有信心的。

毕竟他们在北方打的战争,基本上都是以胜利居多。

最大的一次失败就是上次蒙古人利用押运粮草为诱饵,打了义军一个措手不及,让义军损失惨重。

至于后来蒙古人从南方撤退下来之后,和义军在北方也只能算是有来有往的交织状态,谁也无法将谁彻底的压制下去。

所以义军中的大部分高层就认为,冷锋的军队进入北方之后,也不会像在南方那样无往而不胜。

毕竟北方的地形相对于南方来说,他们要占据更大的优势。

而且义军还有后路可走,就算是不敌冷锋的军队,也可以退回到根据地之中。

他们在面对诸葛隆中的大军夺境时,也做出了相应的策略,采用扬长避短的方式,想以游击战来拖垮冷锋的军队。

诸葛隆中早就看出了义军的打算,不过他并没有多加理会,只是按照既定的战略方针,缓慢的向前推进,而且是将重点放在了在蒙古人这一方面。

不过在义军看来,冷锋这是在顾忌义军的军事力量和民间的口碑。

当诸葛隆中的军队在蒙古人的地盘上不断推进的时候,义军那边的影响并不大。但是这种情况不会一直不变的,在一个月之后,到了诸葛隆中给他们的最后期限时,兵锋就开始在义军的地盘上推进了。

当真正的和冷锋的军队交手后,义军中的那些高层才明白双方之间的差距。

一旦展开战争,那么就没有任何道义可讲。

战争从来都不是儿戏,如果不认真对待的话,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。

不过对待义军和蒙古军队还是有所区别的,面对蒙古军队的时候,并不会在意对方的伤亡,只要对方不投降,就会一直打下去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