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看小说网qingkanxs.com

畏惧的是明朝军队的‘烧荒’、‘捣巢’等深入草原的军事行动,这会直接摧毁他们的营地和牲畜。

羡慕中原的富庶,高度依赖来自中原的粮食、布匹、铁器等等,没有这些他们很难生活下去,屡次劫掠也是因为这些。

仇恨的大明关闭互市、拒绝贸易,就会支持首领南下抢掠;

麻木的是对于大多数牧民来说,无论是蒙古大汗还是明朝皇帝,都是遥远的统治者。他们首要关心的是牛羊的肥瘦和家人的温饱,而非宏大的政治叙事。

所以,只要让北部草原诸部能吃饱穿暖,适当的军士遏制,他们基本就不会反抗。”

“最重要的一点,北部草原与大明就隔着一条长城,如果归附的草原诸部反叛,大军能直接挥师北上,军需补给等等都不是什么大问题。

而西域的北疆与大明的嘉峪关各种一千五百里以上的茫茫戈壁滩,夏天极端干旱炎热,冬天风大寒冷,缺水,根本无法大规模行军。

等到了这边之后,又得绕行,会极大的消耗时间,所以这边一旦反叛,那后果很严重。”

“所以,对待卫拉特四部和对待草原诸部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。”

对于朱童蒙的分析,众将连连点头。

对于卫拉特和草原诸部对于大明的态度,但远没有朱童蒙分析的这么彻底。

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,草原诸部对大明是高度依赖,不仅可以军士制裁更能经济、物资的制裁,让他们饭都吃不上。

但卫拉特四部在西域北疆,与中亚、罗刹、印度半岛、欧洲等连通,对大明的依赖性极低,加上地形和距离,一旦出问题,那后果是极其严重的。

在座的近十人除了洪承畴和朱童蒙两人外,其余都是武将出身,让他们从军事角度出发给些建议自然是没问题的,若是从其他角度就差了一些。

洪承畴也满是赞许的目光,朱童蒙不愧是文武双全,这一方面的认知很不错,于是沉声道:“朱总兵说的不错,草原诸部始终在暴力抢掠与和平贸易这两个极端之间摇摆,

其根源原因是游牧经济的生存需求和部落首领的政治野心,而非简单的民族仇恨或忠诚。

华夏数千年来王朝更替,对于谁当皇帝百姓不会太在意,只要能吃饱肚子就行,这一点对草原诸部也是如此,只要能吃饱肚子,他们也不愿意打仗。

你会发现随着远离大明边境的距离,牧民对大明的仇恨在增加,因为他们享受不到大明带给他们的便利,或者在掮客那里花数倍的价钱才能得到边境牧民同样的物品。

享受不到便利、无法真实感受到大明对他们的包容,所以他们仇恨在增加,只想着掠夺满足自己所需。

这几年已经归附的东西蒙古的表现就证明了这一点,一些首领可能不甘,但牧民们却是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环境和节奏,绝对不想再起兵戈的。

卫拉特四部远离大明境内,牧民对大明丰富的物资没有那么渴望,也感受不到大明的好,所以,在策略的制定上也要与草原诸部有所区别。”

说到这里后,洪承畴看向朱童蒙:“朱总兵,说说你的想法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