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65章 小李秃子画棋盘 (2 / 2)
请看小说网qingkanxs.com
梅苹头也没抬,继续写着,“写的是阶段性田野调查报告,政研室那边要求的。”
“哦,我说呢。”
“你这怎么到饭点儿才回来?”
“嗨,又被王镇长拉着,过去喝了会儿茶。”李乐咂咂嘴,“王镇长这人,有点意思。”
“有意思?”梅苹停了笔,摘下眼镜,捏起桌角的眼镜布,擦着,看向李乐,“找你聊得什么?怎么个有意思法?”
李乐手撑着桌面,坐正,阳光在他身后勾勒出轮廓。
“他被滩涂这事儿逼得够呛,想灭火,更想借这股东风,搞点动静出来。”
“动静?”
“嗯,”李乐点点头,脸上带着点玩味的笑意,“他琢磨着,能不能跟课题组或者人大合作,在合口镇挂个牌子,搞个长期的乡村基层治理,组织建设的研究点,或者叫工作站也行。”
“工作站?”梅苹眉头微微皱眉,目光透着审视的看着李乐,“他一个镇长,怎么突然有这种想法?”
“而且,搞产学研实践基地,不都是农大、科大或者经济学院类的那些学校弄技术推广站、科技合作,或者经济政策协助制定发展方案之类的吗?”
“嘿嘿,师姐,您这就有点小看咱们王镇长的眼界和格局了吧。”
李乐笑了笑,又凑近些,“现在各地都在喊产学研结合,跟高校合作搞项目,对地方上来说是块金字招牌。农大科大搞技术推广,那是直接见效益的,经济政策制定,发展规划辅助,甚至是城建咨询这种都有不少。”
“可基层治理,尤其是像合口这种宗族问题复杂、又面临大开发的地方,怎么管?怎么理顺?按照王金福的话说,这也是个需求啊,你像政策解读,数据分析,高效管理流程,治理方案规划等等这些,地方上哪有理论支撑和依据是吧?”
“从他的话,你延伸一下,他想搞这个点,说白了,就是想摸索出一套能落地、甚至能往上推的经验来。这要是搞成了,弄个试点经验出来,分量不比引进几个厂子轻。”
“这是他说的?”梅苹眨眨眼,目中盈水微颤。
“大概齐是这意思,我给总结归纳重新组织了一下。”
“真的?”
“肯定真的,用我们马主任的体重发誓。”
“得了,马老师不管这摊儿。不过.....”梅苹若有所思,“你是说.....他想拿这个当政绩抓手?”
“要不说是师姐呢,您明鉴,”李乐手一摊,“基层干部想进步,总得有点拿得出手的东西。经济不说了,那个东西不是谁都擅长的,别的,就只能从组织建设创新上入手了哇?”
“光会灭火和稀泥,哪行?现在上面既要又要的,王金福这是想借着课题组的东风,主动解题,给自己加分呢。再说了,这对咱们课题不也是好事?有个官方的、长期的观察点和协作方,以后田野调查、数据收集、案例追踪,都方便太多了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梅苹沉吟片刻,目光在李乐脸上转了一圈,“这主意听着是不错。不过.....”
她话锋一转,带着点探究,“李乐,你这胳膊肘拐得挺快啊?这么好的事,怎么不往咱燕大扒拉?马主任知道了,不得说你是叛徒?”
“叛徒,咱们之间算啥叛不叛的,又不是给隔壁那群紫甘蓝。”
李乐嘿嘿一笑,露出一口白牙,“再说了,这不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么?您主持的课题,是吧?”
“还有,那也得看是什么田。燕大那边,理论强,可和人大这根儿正苗红的一比,在基层治理、公共政策这块的实践和影响力,尤其是在地方上,那牌子更硬更对口不是?”
“人王金福点名就想跟人大合作。再说了,我这不也是替师姐您分忧嘛。”
“课题组这次出来,经费申请、地方协调,您没少操心。要是真在合口立下这么个点,有了名义,以后您再来,那就是回根据地,王金福或者镇上,还不得好好配合着?数据、访谈、案例,还不是予取予求?这多省心!”
梅苹没接李乐的唧唧歪歪,只是静静地看着他。
半晌,梅苹才缓缓开口,语气平淡却带着了然:“李乐,你这小算盘,打得挺精啊。”
李乐笑容不变,滋当没听见里面的深意,眼神异常坦荡清澈,“师姐,天可怜见,师弟我这可是真心实意为课题组、为咱们的学术研究谋福利。”
“王镇长有需求,您有资源,一拍即合,双赢的事儿。至于其他的.....”他耸耸肩,“地方上怎么运作,那是王镇长的事。咱们就负责把观察点建好,把课题做扎实,出真东西。”
梅苹收回目光,重新拿起笔,在指尖无意识地转着,视线落在摊开的笔记本上。
“行了,我知道了。”她终于说道,声音听不出情绪,“这事,听着是有意思。不过挂牌子搞合作,不是小事。我得先跟学校里汇报一下,听听领导的意见。王镇长那边,你也先别给准信。”
“明白,知道。”李乐立刻应道,脸上笑意更深,“师姐您办事,稳妥!”
梅苹没再看他,只是摆了摆手,示意他该干嘛干嘛去。
李乐识趣地起身,“我去叫他们一起吃饭。”说完,颠儿颠儿的走了。
门轻轻关上。
房间里只剩下梅苹一人。她放下笔,望着窗外合口镇灰扑扑的街景和远处隐约的海岸线。
李乐这话,滴水不漏。理由充分,好处也摆得明明白白。
可梅苹总觉得,这背后还有点什么,还没咂摸出味儿来。
但是这秃子,绝不只是为了课题组方便那么简单。
那句“双赢”,还有提到王镇长“想进步”时那了然的眼神....像是在画了个棋盘,把王金福的政绩渴求、合口的治理困境、人大课题组的学术资源,甚至可能更多的东西,都当成了棋盘上的子。
不过.....
梅苹笑了笑,不管这秃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,在合口建立一个长期的、官方的基层治理研究点,对课题本身,对人大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,确实是个难得的机会。
王金福想借力,课题组又何尝不需要一个深入扎根的“桥头堡”?
想了想,梅苹摸出手机,拨了个号。
“惠老师,我,梅苹..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