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看小说网qingkanxs.com

住山不记年,看云即是仙。

主仆二人住在老龙窝,看着叶子从无到有,从青到绿,再从绿到黄,似乎又有了入冬征兆。

崖洞内,密密麻麻刻满字印,石床,石壁,石地,石顶,几乎没有空闲之处,这些字,无一例外出自道家十三经,其中夹杂太上感应篇,初入石洞的人打眼望去,或许会觉得进入道家真人埋骨之地。

近一年来,李桃歌凭借水磨性子,硬是没走出老龙窝一步,抄经,打猎,烹饪,日复一日,将崖洞抄满,就去拿起竹条在黄土上抄,在大石上抄,在水面上抄,十三经九万八千七百六十五字,字字印在心间,倒背如流。

天飘起了小雨,李桃歌盘膝坐在崖边,水雾如云,绕木缠山。

此刻的李桃歌心中静的出奇,像是一炷香一滴水的钟乳石,既不修行,也不抄经,就那么安安静静坐着,欣赏深秋雨景,脑中空无一物。

别看抄了那么多遍经,可经文里的意思,从未细细品味过,能牢记在心里,纯粹是熟能生巧而已,写完一段,手臂会自然而然写出下一句。

这是他故意为之,图一个净字。

闭关期间,相府和侯府怕惊扰到他养心,谁都没有前来,李桃歌也不去想,一切随缘,暗含自然心性,平时能够见到的人,只有裴太莲和徐清风,这一大一小打着送粮的旗号,经常端着米盆探望,多则半月,少则三五天,粮食越送越少,只为来的勤,显然是为了贪图少年厨艺。

赵茯苓蹲在李桃歌身边,单手托腮,痴痴望着雾山秀水图,呢喃道:“公子,咱啥时候回家呀?”

这句话,问了起码有百次。

李桃歌用一根木枝插住长发,下巴胡茬逐渐茂密坚韧,松肩柔腰,悠然自得,懒洋洋说道:“不知道,也不想知道,抄经抄的自在,何必去在意俗事。”

赵茯苓苦着脸道:“该不会是要在山里住一辈子吧?”

李桃歌挑眉问道:“不好吗?”

赵茯苓摩挲着足底字迹,释然道:“没什么好,也没什么不好,反正公子在哪我在哪,只是觉得京城和琅琊少了公子,会有人趁机作妖,好不容易建起来的雄城,总不能便宜了别人。”

李桃歌好笑道:“想引我回去?”

“没有没有。”

赵茯苓摇手道:“我又蠢又馋,怎会刻意引诱公子回去。”

李桃歌转过脸,望着关了大半年仍旧黑不溜秋的小丫头,轻叹一声,“是得涂些胭脂水粉。”

赵茯苓眼眸瞬间瞪的溜圆,然后泄气道:“黑就黑吧,反正生的再难看,我自己又看不到,糟心的是公子。”

李桃歌好笑道:“这几句话,深谙道门精髓,怎么觉得不是你陪我养心来了,而是我陪你在修道。”

赵茯苓晃着双马尾,洋洋得意道:“老君曰:上士无争,下士好争。”

这句话出自《常清静经》,寓意公子争辩,是下士。

李桃歌感慨道:“不是跟你说过了吗,我只抄经,而不读经,你用抄来的经文讥讽,我听不懂。”

赵茯苓歪着脑袋,好奇道:“公子抄了满山的经,为何不往心里去呢?问了好几次,你都搪塞过去,是怕我笑话你悟性差吗?”

李桃歌笑了笑,说道:“当熟读道家十三经,离飞升成仙的老君也就不远矣,我只想做个有血有肉的人,余生还有未了心愿,不想早早皈依道门。”

赵茯苓一本正经道:“我可悟了经文,也没想皈依啊,反倒觉得有些事情看的通透,不再是雾里看花。”

李桃歌鄙夷一笑,“有些字如何读都记不清,何来领悟一说,你那叫读了些皮毛,离悟道几万里之遥。”

赵茯苓随了主子好脾气,虽然遭到嘲笑,但半点儿不恼,托起尖翘下巴,自言自语道:“公子的话,果然有很大的道理。”

李桃歌轻飘飘起身,“走,带你去玩一圈。”

抄了大半年经,从未离开过老龙窝,听到玩这个字,赵茯苓两眼放光道:“去哪儿?!”

李桃歌认真想了想,“伏牛山八百里,想去哪儿去哪儿。”

主仆二人顺着羊肠小道走下崖壁,相比于入山之前,走路姿势没变,身形没变,可两道纤瘦身影,偏偏多了股出尘意味。

近几个月以来,二人不出汗,不生垢,长发也从未渗出油渍,问过裴太莲,他说二人已脱离肉体凡胎,自然不会满身污垢。

自己是瑞兽血脉,不足为奇,可小丫头有何奇妙之处?

后来又问过几次,裴太莲声称看不透,李桃歌也就不再追问。

约莫是老祖提到过的静心灵体。

二人边走边聊,途径主峰附近,忽然间传来炸雷声,李桃歌还以为某位真人在招引天雷,循声望去,只见山腰冒出阵阵黑烟,接着跑出几名灰头土脸的道人,道袍都成了碎布条,有一人脑袋还流着血,模样狼狈不堪。

既然离得不远,李桃歌索性迎了过去,询问道:“敢问道长,你们这是在练习雷法?”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年纪稍长的道士唉声叹气道:“师叔祖的丹炉又炸了,得亏我们跑得快,要不然都得驾鹤飞升。”

老君山乃是道家正统,流传下来诸多大道,有术法,风水堪舆,剑修,丹道,驱魔,以弟子资质而传授不同技艺,其中术修和剑修最多,也就是世俗中的术士和武者。其中以雷修和丹道最为凶险,一个引天雷,一个玩地火,稍有不慎会形神俱灭,老君山道士互相之间打趣,敢入丹道而十年不死,那都是八字过硬的猛人。

滚滚黑烟被风雨牵引,扑面而来,李桃歌闻到一股奇香,瞬间垂涎三尺。

当了这么久的厨子,闻到好的调料,自然而然生起好奇心,忍不住朝那边走去,即将抵达洞口,只觉得后背刮起狂风,黑影一闪而过,先他半步进入洞中。

“丹,丹,我的丹啊!”

一名矮矮胖胖的道士,跪倒在炸碎的丹炉旁,哭的鼻子一把泪一把,比孝子贤孙都撕心裂肺。

悲痛欲绝之下,丹喊成了淡,听起来挺诡异。

随着奇香越来越浓,李桃歌蹲下身,找到指甲大小绿莹莹的碎渣,闻了闻,确定是这东西散发而来,不自觉用舌头舔舐,然后放入口中。

嘎嘣脆。

奇香在口中蔓延,带有轻微麻辣,回味悠长,御酒贡茶都不过如此。

这要是拿回去放入锅中,炖出来的肉,煎出来的鱼,神仙吃了都颤三颤。

胖道人仍旧在那哭嚎不停,“三十六炉,无一炉成丹,天罡之数都救不得你,狄太蛟,你妄称老君山丹法魁首,可迟迟炼不成一粒金丹,与那庸才有何区别?!”

胖道人看似年纪不大,其实与裴太莲同是太字辈,坐镇天炉殿,掌门中丹术药房,地位仅次于三大真人,在老君山脾气最为乖戾。

李桃歌才不理会他的自言自语,美滋滋捡起碎渣,有的呈荧绿色,有的呈褐色,有的是土灰色,大小不一,色泽各不相同,飘散出来的味道也有极大区别。李桃歌边捡边尝,察觉越颜色越鲜亮的,味道越是浓郁,黑成焦炭的,会掺杂苦味和焦味,不过也留有轻微香气,回去之后研磨成粉,用来烤肉相当不错。

李桃歌哼着小曲儿,捡了满满一大兜。

正捡的高兴,一只十方鞋将他手背踩住。

扬起脖子,看到一张震惊中带有怒意脸庞。

“你小子敢偷道爷丹药吃?!”狄太蛟咬着后槽牙吼道。

“不是偷,是捡。”

李桃歌堆出一个笑脸,纠正他的措辞,解释道:“真人的炉子不是炸了吗?这些残渣滚落土中怪可惜的,我尝了尝,味道不错,反正浪费也是浪费,不如捡回去当调料,若有得罪之处,请真人见谅。”

胖道人蹲到他面前,神色古怪道:“好吃吗?”

“好吃!”李桃歌回答的异常干脆。

胖道人接着问道:“味好吗?”

“人间绝味。”李桃歌挑起大拇指赞叹道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