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看小说网qingkanxs.com

中午休息时间只有一个时辰,姜丰用过午膳后靠在榻上稍微眯了一会。

冼海同轻手轻脚地整理着姜丰的讲话稿,身为弟子,当然要把老师的重要讲话记录下来,将来出《传习录》的时候才不会有遗漏。

一想到老师将来流芳百世,自己成为“七十二贤徒”之一,冼海同就心情激荡。做开山大弟子是不大可能的,大湾理工学院那么多师兄,都自称老师的学生……

话说回来,古代诸子百家,尊称为“孟子”、“墨子”、“孙子”……咱们老师作为科学开山祖师,也可和古之圣贤比肩了,该尊称为“姜子”?

不妥,不妥……

冼海同不觉地摇摇头,这尊号总觉得哪里怪怪的?

到了时辰,姜丰伸了伸懒腰,在随从的服侍下重新梳洗,看到冼海同在一旁纠结的样子,问道:“你又想什么?”

冼海同犹豫地把关于尊号的事说了。

“姜子?”姜丰失笑,“当然怪了,你忘了姜子牙?我家宗祠楹联‘炎农世泽;渭水家声’,纪念的就是姜太公。我岂能犯先祖讳?”

冼海同顿时高山仰止:“老师是尚父后裔!果然是家学渊源!”

姜丰:……谁家往上数几代没个名人?

织席贩履的刘备还是中山靖王之后呢!

“老师……这尊号的事?”冼海同又问。

姜丰无奈:“尊号尊号,自然是别人的尊称,哪里有自己起的?虚名于我如浮云,传道在于本心,我的目的,不过是让天下人重视科学、推动社会发展罢了!”

冼海同敬佩得双眼都冒星星了。

过了一会儿,听到外面钟声响起,知道听众已来齐,姜丰昂首挺胸、迈着方步出去了。

倒不是他非得装模作样,但头戴高冠,不昂首容易倾斜,这宽袍走路更要注意,一不小心踩到衣摆摔倒了……那丢人就丢大了!

大殿上的蒲团再次坐满了人,诸皇子和高官也没有一个提前离场的。

他山之石可以攻玉,姜大人提出的新学术理念,对他们也有启发,又岂能轻易离开?

再次行礼之后,姜丰悠然坐下,轻松地笑道:“上午有人提起蝗虫,可令我食指大动,午饭都用得更香了。”

来自西南的地方官笑了,想到姜丰也是从偏远地方知府做起的,又有“亲民”的名声,想必没少吃各种“特产”。

“至于蝗虫与君王失德是否有关……儒家先贤荀子曰‘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’,这蝗虫是一种自然界的生物,蝗灾的形成与气候有重要的关系!史书早有记载,如果旱灾后的冬天更暖和,就有可能在第二年引起蝗灾。”

大儒们迅速回忆起自己看过的史书,不一会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……

百姓对蝗灾的态度是畏惧和厌恶,官员则认为是皇帝失德上天示警,原来古人早就发现和气候有关!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