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8章 并肩作战 (2 / 2)
请看小说网qingkanxs.com
敌屡遭顿挫,就穷凶极恶,疯狂轰炸,将塘北宅阵地周围工事全部轰毁,几个村庄也被炸为平地,大片竹林无一幸存。
预备队被炸死在交通壕内,血肉横飞,惨不忍睹。
华夏军队虽然损失惨重,但士气旺盛。
战士们说:“报国杀敌,越战越勇。”没有一个人叫苦,也没有一个士兵后退。
葛家牌楼是另一个血腥战场。
10月14日夜,日军向此地猛扑,企图突破大场和南翔的公路线,由侧翼包围大场。
敌我双方在此血战5个昼夜,战事异常激烈。
华夏第五十七旅第一一三团自团副张季霖,欧鑫,营长刘演竞以下全体官兵1400余人阵亡,葛家牌楼最终被敌占据。
这是一场整团整团的牺牲,但他们的抵抗为整个防线争取了宝贵时间。
华夏军队的顽强抵抗也让日军付出了惨重代价。
为占领这南北距离约20公里的地带,日军用了25天的时间,平均每天向前推进不到一公里,伤亡数万人。
白刃战成为蕰藻浜战场上最常见的作战方式。
中日两军在武器,训练和战术上的差异,在这种近身格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日军长期受到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熏陶,擅长且热衷于白刃战。
他们的刺杀训练非常严格,甚至用活人进行刺杀训练,这样不但能练出精湛的刺杀技术,也使他们在白刃战中占有心理优势。
日军使用的三八式步枪加装刺刀后全长1.801米,比华夏军队常用的中正式步枪,加刺刀长1.685米,长了超过10厘米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这在白刃战中意味着致命优势,日军能够先刺中对手。
此外,日军士兵营养较好,体力充沛,刺杀技术训练有素。
在白刃战中要对付1个日本士兵,至少需要3个华夏士兵。
但华夏军人凭着民族大义和英勇血性,逐渐找到了应对之道。
他们往往不顾手里的家伙比鬼子短,在对方刺入自己身体之后,迎刃而上,也刺中对方,同归于尽。
这种打法,连尊崇武士道精神的日军也甘拜下风。
华夏军队还采取了“非对称战术”,用手枪打。
这是因为,在战斗中调转枪口很方便,且射速低,子弹打中日军后就留在其体内,不会贯穿后再打到自己人。
一位指挥官对官兵们说:“和鬼子拼刺刀,你先用枪撂倒几个,再给小鬼子来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,别和野兽讲规矩。”
最有效的战术是合力对敌。
华夏军队充分利用人数优势,经常“三五个战士对付一个鬼子”。
老兵给新兵传授最多的经验是:“拼刺刀时,兄弟们配合,抗住其他鬼子,局部形成2打1或3打1,其中一人佯攻,其他人突刺,突刺的人一定要坚决。”
蕰藻浜前线的惨烈战斗,也影响着后方的上海市民。
虽然市区区相对安全,但战争的阴影无处不在。
每天,市民们都能听到从北方传来的炮声,有时震动如此强烈,连窗户都会发出响声。
夜晚,天际线被炮火映红,仿佛永不熄灭的烈火。
上海市民以各种方式支持前线部队,群众团体组织慰问队,冒着炮火向前线运送干粮和物资。
医护人员组织救护队,前往战场抢救伤员。许多市民自发捐款捐物,支持抗战。
记者们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前线采访,将战况及时传达给后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