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看小说网qingkanxs.com

现在好了,手机上点一点,比银行的对账单还清楚!’——同志们,这就是人民群众最真实的感受!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!”

会场里,许多来自基层的乡镇干部,都感同身受地用力点头。

“取得这样的成绩,是我们全县上下,各部门通力协作,尤其是农业战线上的同志们,辛勤付出的结果。但在这里,我要特别表扬一个人。”

陈书记的声音沉了下来,全场的目光,仿佛都被他的话语牵引着。

“农业农村局的林纾同志。”

一瞬间,数百道目光,齐刷刷地聚焦到了林纾的身上。他没有躲闪,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局促不安,只是平静地迎着大家的注视,微微欠了欠身。

“据我所知,我们这个‘阳光平台’,从最初的一个构想,到最终的落地运行,林纾同志是全程的参与者和核心的推动者。在查办案件时,他铁面无私,深挖彻查;在构建制度时,他严谨细致,精益求精。他把办案中发现的问题,变成了完善制度的‘靶子’;把一个个真实的案例,变成了培训干部的‘活教材’。正是因为有他这种‘一竿子插到底’的较真劲儿,有他这种‘解剖麻雀’的钻研精神,我们的监管工作,才能做得这么扎实,这么有底气!”

“所以,这个全市第一,林纾同志和他的团队,当之无愧!”

雷鸣般的掌声,第三次在会场中响起。这一次,是经久不息。这掌声里,有赞许,有敬佩,更有发自内心的认同。

面对着雪亮的聚光灯和如潮的掌声,林纾站起身,向主席台和四周的同事们,深深地鞠了一躬。

在旁人眼中,这或许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“高光时刻”。然而,只有林纾自己最清楚,在那一刻,他心中涌起的,并非是个人被表彰的激动与喜悦,而是一种更加宏大和深沉的情感。

他的脑海里,像放电影一样,闪过了一连串的画面:

他看到了信息技术中心里,那些年轻的程序员们,为了攻克一个数据接口,连续熬了几个通宵后,布满血丝却依旧明亮的眼睛;

他看到了在乡镇干部培训班上,一张张聚精会神、奋笔疾书的面孔,他们是制度落地的第一道“防线”;

他看到了李家村的李春生,在大槐树下,用最朴实的语言,为村民们解读着那些曾经被束之高阁的政策文件;

他看到了西郊村的李二明,坐在炕头上,用那根因为常年劳作而略显粗笨的手指,小心翼翼地在智能手机的屏幕上,查询着自家的补贴明细;

他甚至还看到了李大壮、王某等人,在法庭上,面对如山铁证时,流下的悔恨的泪水——他们,用一种反面的方式,为这套制度的诞生,提供了最深刻的“反面教材”。

这一切的人与事,像无数条涓涓细流,最终汇聚成了今天这条被认可、被赞誉的“大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