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看小说网qingkanxs.com

根据地的经济蒸蒸日上发展了,但大家也不能忘记初衷。

经济发展的再好,也不能够将鬼子赶出中国。只能招来日本鬼子更大的贪婪与掠夺的野心。

咱们这里囤粮,人家那里囤枪,再好的经济,早晚也是人家的。

所以在这个关键时代,有钱有枪才是硬道理。

部队名字叫鄂豫皖抗日军,如果一味的发展经济,那岂不成了土财主。抗日军岂不成了看家护院的家丁啦。

所以抗日还是最核心的思想。

现在鄂豫皖抗日军,正规军已经达到了3万人,三个齐装满员的师。而且全部是美械装备,弹药充足。

经过徐剑飞研究决定,为了迷惑敌人,这三个齐装满员的诗改名叫纵队。

纵队这个东西就是可大可小了,后来解放战争中,那位战神手下的第三纵队,人数巅峰的时候达到五万七千人,而第五纵队只有区区的八千人。

结果按照国府军常识认为,既然都是一种纵队,人数上当然相同。

所以就出现了,派出一个军对付第五纵队,结果人家跑了。

派出一个军对付第三纵队,结果人家把你包围了,再派出一个旅来救援,结果那个刚刚跑了的第五纵队,又冒出来了,一口吃掉你这个救援的旅。这就总让国府军事委员会,不能够准确判断对面的这个纵队到底有多少人,所以就越打越被动。

为此,鄂豫皖抗日军的名称不能变,但底下的师却变成了纵队,而旅也变成了支队,听着就更小了,当然剩下的团以下就不能再变了,再编就没法编了。

而基于上述迷惑敌人的技巧,徐剑飞深思熟虑后,对这三个纵队的兵员进行了精心调整。

第一纵队的人数得到了大幅扩充,竟然达到了惊人的一万五千人!

这支队伍无疑成为了绝对的主力中的主力,其实力之强令人咋舌。

相比之下,第二纵队的人数则相对较少,仅有五千人。

然而,这并非意味着第二纵队不重要,相反,他们肩负着一项特殊的使命——随时加强其他两个纵队的机动力量。

当战斗局势需要时,第二纵队将迅速投入战斗,与其他纵队紧密配合,形成一股强大的战斗力。

第三纵队的人数则设定为一万人,虽然人数稍逊于第一纵队,但同样不容小觑。

只要第二纵队能够得到及时支援,与第三纵队协同作战,他们便能够迅速转化为一支主力中的主力,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压力。

如此一来,敌人将永远无法摸清鄂豫皖抗日军的真实实力。

除了这三万人的主力部队外,鄂豫皖抗日军在地方上,还有一支近万人由主力抽调的敌后武工队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