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看小说网qingkanxs.com

"届时所有款式一并展示,明码标价,任由他们挑选订货!"

"只要他们愿意进货,银子就能源源不断流入咱们口袋!"

"他们如何贩卖咱们不必过问,但价格必须统一,且必须先付清款项!"

"陛下无需忧虑百姓受损,这些物件本就不是寻常百姓能负担的。"

朱元璋闻言微微颔首。

确实如此。

就像丝绸、金银首饰这类买卖,价格涨跌与平民百姓毫无干系。

无论行情如何,老百姓都不会动用积蓄购买这些华而不实之物。

他们宁可添置耕牛,或是修缮房屋、购置田产。

那些不能吃又不能穿的奢侈品,对百姓而言根本无关紧要。

正如胡大老爷前世听闻豪车价格波动时的感受——听听就算了,谁会当真与己有关?

眼下这"玻璃产业"亦是如此。

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对百姓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身外之物。

见朱元璋认同,胡大老爷话锋一转:

"国内生意讲究细水长流,海外贸易却另当别论。"

"如今番邦外交由臣掌管,出海船队掌控在陛下手中。"

"能将这些玻璃器皿销往海外的,唯有陛下与微臣。"

"如此良机,岂能白白放过?"

"连咱们都觉得惊艳的玻璃制品,那些番邦贵族岂会不动心?"

"这就是咱们的财路啊!"

"与国内商贾须立下规矩:货物不得私售海外。谁若违禁,便是断咱们财路,定要严惩不贷!"

"这般操作下来,这些玻璃器皿在番邦,想不卖出天价都难!"

朱元璋听罢,陷入沉思。

他抬手抹了把脸,神色复杂地望向胡大老爷。

"惟庸啊,你不出手则已,一出手便是雷霆万钧。"

"没想到你在后院随手弄出的小玩意,竟有如此威力!"

"好,既然你已有周全谋划,且说说需要朕如何配合?"

"你尽管提要求,朕再斟酌该开什么价码!"

胡大老爷朗声大笑,心中暗喜事已成矣,随即开门见山道:

"对外邦之事自有外交司衙门与远洋船队处置。"

"届时他们自会明白须得参与其中。"

"要紧的是国内这些商贾,个个背后都有靠山。"

"若不让陛下为臣撑腰,臣岂敢揽这桩买卖!"

朱元璋闻言顿时会意。

原来是要借朕的威势替他挡是非啊!

思及此处,朱元璋当即拍板:

"好!既然惟庸要借咱朱元璋的名号,总不能叫你白用。"

"这买卖,咱要占七成!"

"七成?"

胡大老爷失声惊呼,满脸诧异。

他指着自己鼻子,不忿道:

"陛下莫非记错了?"

"这桩买卖从筹划到经营皆是臣一手操办,到头来只能得三成?"

胡大老爷叫屈之声震天响,活像吃了大亏。

朱元璋却不以为意,嗤笑道:

"少在这儿得了便宜还卖乖!"

"七成怎么了?"

"换作旁人,就是给咱九成,咱都懒得搭理!"

"哼,也就是你,能光明正大借咱的名头做买卖!"

"咱拿七成,有错么?"

胡大老爷闻言立刻变脸。

方才委屈神色一扫而空,反倒坦然颔首:

"原来如此!"

"那...七成就七成罢!"

"唉,谁叫您是皇上呢,臣吃点亏也无妨!"

朱元璋见他被戳穿还这般厚颜无耻地认账,转口就叫屈,简直哭笑不得。

虽知厚颜无耻是为官基本功,可胡大老爷这门功夫,未免太精深了些?

胡大老爷倒觉理所当然。

前世与客户讨价还价不知凡几。

这点阵仗算什么?

面子?

挣钱要紧,要面子作甚?

连讨价还价的胆量都没有,还谈什么买卖?

虽说最终定为三七分成,胡大老爷心底其实颇为满意。

表面看朱元璋分走七成利润,简直霸道。

实则最大的好处,莫过于有了皇帝撑腰,这买卖便能在大明境内畅行无阻。

以胡大老爷的声望或许还不足以镇住场面,但若再加上朱元璋的支持,局势便截然不同了,倒要看看谁敢自寻死路。

难道随便什么人都能对他们君臣二人的产业动歪心思?

除了这一层保障,朱元璋的参与还带来了另一个优势——彻底打通了官方渠道。

尽管朱元璋表面上只是挂个名,但实际上,这意味着所有官府的门路都对胡大老爷敞开了。

有朱元璋的名号在,哪个衙门敢阻拦?

借助这些官府的渠道,货物想销往何处便能销往何处。

至于最后一个好处,则是胡大老爷的财富彻底合法化了。

若没有朱元璋的首肯,即便赚了钱,他也不敢肆意挥霍。

否则旁人必定怀疑他做了什么伤天害理之事,甚至凭空捏造罪名。

在朱元璋那近乎贫瘠的经商观念里,赚钱无非是从农夫百姓口中夺食。

或许再加上贪赃枉法、贿赂舞弊这些手段!

总之,在朱元璋眼中,能挣大钱的必然是干了亏心事。

所以,一旦让朱元璋知道他赚了大钱,恐怕当场就得暴跳如雷。

与其日后惹来诸多麻烦,不如一开始就摊开来说清楚。

两人一起赚钱,朱元璋甚至分得更多。

到时候胡大老爷花钱,朱元璋自然无话可说。

不仅朱元璋不会指手画脚,就连那些御史也不敢多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