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3章 各位,未来都要成为王者! (2 / 2)
请看小说网qingkanxs.com
如今趁孩子们年幼,给予精心调理,让他们健康成长。
日后,朱标父子三人便可放手去做想做的事,而他则安心做个幕后之人,享受平静生活。
虽然历史上朱棣(永乐帝)治理国家颇有建树,但如今有自己在,胡大老爷并不想过多参与其中,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。
出风头的事,胡大老爷向来不感兴趣,但若是在暗处指指点点,他却乐此不疲。
键政这种事,对他来说不过是动动嘴皮子而已,完全无压力。
在他看来,朱标继位后的大明未必逊色于永乐年间。
朱标的性格和他的关系,使得他若有好的建议,根本不用担心不会被采纳。
这岂不是比朱棣登基更好?
要是朱老四即位,凭胡大老爷的身份地位,恐怕连现在这样逍遥自在的日子都难以为继。
毕竟他和朱标才是真正的亲戚,而朱老四隔着一层关系。
而且,朱老四若真的上台,对像胡大老爷这样的“旧臣”心存忌惮也是理所当然。
所以,朱老四你还是安心做个大将军吧,皇位你是别想了。
甚至,胡大老爷已经在考虑如何提升整个皇家的身体素质了。
他并不打算给朱家的人送药膳,而是想着借此机会改变一下皇子们的课程内容。
长久以来枯燥乏味的教学确实需要调整。
刚好这些皇子被关在宫里,精力充沛,不妨让他们活动活动。
两天后,胡大老爷如约来到宫中,径直前往大本堂。
经历过两次“课堂震撼”的皇子们,此刻表现得十分乖巧。
尽管大本堂里只有几个不起眼的小太监,皇子们却显得格外恭敬。
胡大老爷一进屋,他们便整齐地起身行礼。
胡大老爷刚想开口,那些人便主动拿出上次的作业——大明堪舆全图。
胡大老爷仔细审视了一番,觉得尚可。
尽管有些不够规范,但大致能让人明白大明的疆域分布。
为了检验学生们对疆域的认知程度,他在查看作业时随意提问,结果这些学生的表现让他十分满意,回答虽稍显生涩,却无明显错误。
与此同时,朱元璋听说今天是胡大老爷授课的日子,兴致勃勃地带着孙子朱雄英前来旁听。
朱元璋凭借独特的成长经历,在处理皇权传承方面显得与众不同。
历史上因继承问题引发纷争的例子屡见不鲜,而朱元璋却确保了太子朱标的地位稳固,无人质疑。
不仅朝中大臣与百姓认可这一安排,就连有心谋取功名的人也放弃了念头。
不仅如此,朱标之子朱雄英作为嫡长孙,其地位也同样不可动摇,他自幼受到朱元璋夫妇的精心栽培。
可以说,朱标作为皇子中的唯一,朱雄英便是皇孙里的唯一。
这样的亲自抚养待遇,是专属于朱雄英的。
其他皇孙连想都不敢想。
即便是历史上朱允炆,也不过是在朱元璋无奈之下,被带在身边教养了几年。
即便如此,朱允炆也一直住在东宫,而非像朱雄英那样从小就在坤宁宫长大。
这也足以看出明朝皇权传承的布局。
朱元璋从一开始就计划好父传子、子传孙,并且一开始就全力培养。
最好的辅政团队、最优秀的文武人才、亲自教导……
可以说,从开始朱标和朱雄英的待遇就已经达到顶峰。
特别是朱雄英,单看名字就知道不同寻常。
明明是老朱家皇室的第三代,本该是“允”字辈。
唯独朱雄英,他是单独的一位!
这就是朱元璋的安排。
他是决定大明第三代皇帝的人选。
对朱元璋来说,这样的安排自然没有问题。
皇帝在位时,就把太子和皇孙们都安排妥当。
将来皇权交接时,一切都将有条不紊地进行,不会有动荡,也不会有废物登基。
可惜,朱元璋想得很好,但老天似乎看不过去。
先是朱雄英,接着是朱标,这两个他看重并精心培养多年的子孙相继离世。
可以说,朱元璋在那种情况下还能保持理智,坚持培养朱允炆几年,已经很不容易了。
幼年丧父、中年丧妻、老年丧子……
朱元璋几乎经历了一切离别,还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。
以至于胡大老爷都觉得,洪武末期朱元璋对淮西勋贵的清洗,不仅仅是为朱允炆铺路。
朱元璋内心充满烦躁和孤独,早已失去耐心。
他只想尽快解决所有问题,毫不留情地清除障碍。
即便引发混乱,他也毫不在意,甚至可能因此多采取行动。
胡大老爷审阅完皇子们的作业后表示满意,认为他们的态度值得称赞,尽管成果质量**。
胡大老爷认为态度比结果更重要,因为只要用心学习,未来仍有进步空间。
窗外的朱元璋听到这些话后露出笑容,他对胡大老爷的观点深表赞同。
胡大老爷虽表扬了皇子们,但并未过多提及此事。
他认为夸奖应适度,若过于频繁则会贬值。
这种管理方式虽简单,却在实际应用中屡试不爽。
上辈子的胡大老爷常常被老板用这套手段掌控。
当然,不少老板即便用了这个法子,最后还是失败了。
因为他们只传递信息却不提供实质帮助。
简单来说,光靠空谈和承诺,却不兑现车子、房子、钱这些实际的东西,谁也受不了。
话说回来,胡大老爷简单提及众皇子后,正式开始今天的主题。
他扫了一眼这些小辈,拿起身旁的毛笔蘸满墨汁,在背后的空白大纸上写下一个大大的“王”字。
转头环顾四周,嘴角微扬,意味深长地问道:
“各位,未来都要成为王者!不管是藩王还是塞王,在普通人眼里都是真正的贵族,无比尊贵。
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