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看小说网qingkanxs.com

一份报纸往往被传阅得边角卷起,甚至有人愿意出高价临时租赁阅读片刻。

识文断字者此刻成了最受欢迎的人,被众人围在中间,享受着一遍又一遍朗读和解说的请求。

报纸上的内容,无论是政令、新闻还是广告,都成了人们津津乐道、反复咀嚼的话题。

其带来的影响立竿见影。

长孙无忌的绸缎庄,当日门槛几乎被踏破。人们不仅冲着那贡品苏缎,更想看看这能上“官报”的店铺究竟有何不同。

掌柜的笑得合不拢嘴,一边忙着招待潮水般的客人,一边心里盘算:国公爷这一百二十贯花得真是太值了!这哪是广告,分明是点石成金术!

程咬金的酒楼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,人人都想预订那神秘的忘忧酒,以至于程咬金不得不连夜进宫,苦着脸求李世民再多拿几坛出来...

而那些未能抢到首期广告位的勋贵和巨商们,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门庭若市,自家店铺相形见绌,顿时悔青了肠子。

他们纷纷动用一切关系,打听东宫的门路,询问下一期报纸何时发行,广告之位如何竞买,价格几何?哪怕千金,也要抢下一席之地!

东宫顿时成了长安城最炙手可热的地方。

李承乾早有预料,吩咐属官一律对外宣称:首期反响甚佳,陛下与殿下甚慰。

后续报刊发行与广告之事,待章程完善后,自会公诸于众,价高者得,公平竞争。

这把火,烧得愈发旺盛。

然而,并非所有人都乐见其成。

国子监内,一些清流文士和保守的老儒生对此颇多微词。

“将圣贤道理、朝廷政令与商贾牟利之信息同列一纸,铜臭污墨,实在有辱斯文,不成体统!”一位白发老博士痛心疾首。“

然也,长此以往,只怕士风日下,人人逐利,谁还安心读圣贤书?”但亦有年轻士子反驳:“先生此言差矣。报纸一出,政令直达黎庶,破除胥吏欺瞒,此乃大善之事!

至于广告,太子殿下不是严令审核了吗?

能登报者皆是信誉卓着之字号,方便百姓生活,贴补报业耗用,使之长久,有何不好?”

“更何况,”另一士子眼中放光,“这‘文苑’版块,刊载诗赋文章,岂非让我等寒门学子也有了扬名之捷径?

若能有一诗一文见报,传遍天下,不比我等苦办诗会扬名快吗?

依我看,有这民报在,胜过埋头苦读十年!”

争论在士林之中蔓延,《贞观民报》的影响力,已悄然越市井,深入文坛。

太极殿内,李世民听着百骑司源源不断报来的市井反应,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。

……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