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3章 立即回部队报到 (2 / 2)
请看小说网qingkanxs.com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冯南平是通过赵海龙的关系进入了筛选范围,他这算是特例,更多的人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,被纳入了筛选范围。
家在贫困山区的胡伟江是众多人代表例子。
他是五年兵龄,下士服役期满后,便退伍回到了原籍,做起祖祖辈辈做的工作——农民。
在贫困的村子里,胡伟江用当兵攒下来的工资建起来的三间大平房普普通通,但却已经是村里很好的房子了。
可惜,已经25岁的胡伟江,每一次相亲,当对方看到他家里有四五个弟弟妹妹的时候,通常会找个理由打了联系。
作为老大的胡伟江负担太大了。
这天,胡伟江在自家院子里劈柴,村支书带着邮递员过来了。
“大江啊,先别忙活了,邮递员找你有事。”村支书说。
胡伟江一斧头精准地劈开了一根木头,把斧头杵在地上,扭头说,“支书,什么事?”
邮递员走过来,拿了一封电报,笑着问,“你是胡伟江同志?”
胡伟江疑惑地看着邮递员,“对,我是胡伟江。”
邮递员说,“麻烦出示一下身份证,有一份加急电报要你本人亲自签收。”
“电报?哪来的?”胡伟江一愣。
在这个山区小村子里,电报电话太罕见了,和外地的亲朋好友交流基本是靠信件。
邮递员说,“部队拍过来了。”
部队!
胡伟江立即放下斧头,转身就跑回屋里,取了身份证出来交给邮递员。
邮递员很认真地对比了身份证上的头像,确认是本人后,让胡伟江签收,然后才把电报递给胡伟江。
胡伟江连忙打开看,电文很短,只有一句话——7日内到南港市XX区XX街道XX号报到,XXXX部队政治部。
他连忙看电报发出的时间,是三天前发出来的。
他这里距离南港有一千多公里,坐火车至少要两天时间,掐头去尾,时间非常紧张了。
“谢谢,谢谢!”胡伟江跟邮递员道谢。
邮递员说,“赶着出去不?我驮你出去。”
“那太好了,你等我一下。”胡伟江转头就去收拾行李了。
爹妈弟弟妹妹都出来了,扶着门框在那里张望。
胡伟江大步往屋里走,说,“爸,妈,部队通知我回去报到,我得立即出发!”
“部队?要打仗了吗?”他老娘顿时紧张起来。
胡伟江说,“不清楚,我的娘,我是当兵的,本来就是准备打仗的。”
他老娘说,“你退伍了,打仗跟你有什么关系。”
胡伟江收拾了两件换洗衣服,抱着挎包就出来了,行李简单得不行。
他说,“妈,打仗也轮不到我啊,我是港口后勤的。你们在家照顾好自己,我先搞清楚情况再寄信回来。”
这时,邮递员笑道,“大爷大妈,你们村要通电话了,我来的时候看到电信的人在拉线,以后随时可以打电话。”
村支书笑眯眯的,显然他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。
胡伟江嘱咐了弟弟妹妹几句,一屁股往邮递员的自行车后面车架上一坐,邮递员猛地用力一蹬,车子就往村子外走了。
他家里人一直送到村口,站在那里张望,一直到看不到人。
胡伟江跟着邮递员到了镇上,等那里等了半天,才等来一台去县里的拖拉机。
摇摇晃晃到了县里已经天黑了,到火车站一看,第二天早上才有列车,到了省城后转车,一来二去路上起码得三四天的时间。
胡伟江耐着性子在火车站里坐了一夜,次日就踏上了前往部队的路途。
四天后,距离报到截止还有一天的时间,胡伟江抵达了电报指定的位置。
他原来就是在南港海军基地服役的,电文里的地址就是基地北大门。
到了地方后,胡伟江一看,和他一样接到通知回来报到的人不少,都在排队签到,相互之间讨论,可是谁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事。
不过有一个情况是一样的,接到电报后,都第一时间回来了。
胡伟江仔细一观察,发现有不少人衣着都很讲究,显然退伍回去之后发展得不错,还有一些穿着干部习惯穿的黑长裤、白衬衣,看上去退伍后是进了体制内工作。
他还发现了一点,接到通知回来报到的,全都是士官,没有军官,义务兵也极少。
而且,听他们聊天得知,基本上服役的时候都是在技术岗位工作,换言之,就都是尖子。
胡伟江不由思考起来,难道真的要打仗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