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5章 关安县的茶故事(一) (2 / 2)
请看小说网qingkanxs.com
"我已经安排县招商局的同志全程陪同,茶岭镇那边也做好了接待准备。"
目送黄大发的车子驶出大院,李达康转身对等候在一旁的招商局局长嘱咐:"黄总的团队就交给你了,一定要做好全程服务。"
此时,黄大发带来的考察团队已在县政府前广场集结完毕。
三辆商务车整装待发,茶岭镇党委书记罗荣东亲自带队,正与考察团的成员们热络交谈。
引擎声中,车队缓缓驶向茶岭镇方向,扬起细微的尘土。
李达康站在台阶上目送车队远去,阳光在他深邃的眼眸中投下坚定的光芒。
这场即将改变关安经济发展轨迹的重要合作,正在他的运筹帷幄中稳步推进。
回到办公室,李达康立即拨通了县委宣传部长谢红艳的电话。
不到十分钟,谢红艳就抱着一叠资料匆匆赶来,额头上还沁着细密的汗珠。
"谢部长,茶叶纪录片的制作进度如何?"。
李达康放下手中的文件,目光如炬的问道。
"县长,您要的茶叶纪录片和宣传文案都准备好了。"
谢红艳将光盘和打印稿恭敬地放在办公桌上,声音因小跑而略显急促。
李达康示意她坐下,自己则仔细翻阅起资料。
谢红艳在一旁轻声解说:"我们重点挖掘了关安茶叶的历史渊源,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,说是郑和下西洋时曾将关安云雾茶作为国礼..."。
李达康的指尖在"郑和"二字上轻轻一顿,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扬。
他当然知道这些典故多半是文人墨客的穿凿附会,但并未点破。
在宣传领域,真实与否从来不是最重要的考量。
关键在于能否打动人心,能否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腰包。
谢红艳继续道:"我们重点挖掘了关安茶叶'三百年古法工艺'的传承故事,还采访了几位老茶农..."。
李达康专注地听完汇报,他敏锐地察觉到,谢红艳口中那些"祖传秘方"、"御贡历史"的说辞,恐怕掺杂了不少艺术加工。
但此刻,他并未点破。
"很好",李达康最终点头认可。
"宣传就是要突出特色,讲好故事。"
谢红艳心领神会,嘴角微微上扬:"县长放心,我们一定会让关安茶叶的品牌故事打动人心。"
闻言,李达康意味深长地看了谢红艳一眼:“消费者要的不是考古报告,而是一份能够打动他们的文化情怀,是文化底蕴。”
“至于细节...不必太过拘泥。"
谢红艳紧绷的肩膀明显放松下来,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:"县长说得对,我们特意请了市电视台的资深编导来操刀,配乐也是专门请音乐学院教授谱写的古风曲目。"
李达康起身走到窗前,轻声道:"后天的签约仪式上,这部纪录片要作为重点宣传材料播放。”
“你再去完善一下细节,特别是关于茶叶品质的科学检测数据部分,一定要严谨。"
"好的,县长!",谢红艳立即站起身。
"我这就去落实。"
李达康望向远处茶岭镇的方向,目光深远。
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,有时候一个动人的故事,比产品本身更能打开市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