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70章 规矩 (2 / 2)
请看小说网qingkanxs.com
那么好的赚大钱门路,竟然闷不吭声挣了那么久!
当然了,眼下可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。
高坤权紧接着,又往前柳庄村口一指,阴阳怪气道,“人要不是挣那么多钱,怎么能盖三层楼!”
听到这“三层楼”,几人皆脸色阴沉的对视一眼。
马春华更是像是气得跳脚,“这老俞,眼不知道弄什么使得,就看在他眼皮底下盖起来的,都不知道!”
说罢,三人又将视线,齐齐转向仍看着窗外的刘庆来。
从鹿白十三香在茅塘村东头建厂起,大家的日子就渐渐好过起来,待工业园落成,大家伙日子都可以用殷实来形容了。
手里有了钱,除了吃的喝的穿的,以及家里那些电器外,盖房子也就成了所有人头等大事。
有段时间。
陵水镇下的这几个村子,堪称是一种奇观了,放眼望去,各个村子,仿佛到处都在盖房子。
再后面,家里余钱更多的。
或者有门路的,例如大猛这种在商业街开批发店的,又如家里有好几个在厂里上班,工资又较高的……
这些人在房子上,也就有了追求。
直白点说,就是想学着秦向河那样,盖两层小楼住。
起初,只是刘剑、大猛等几家学着盖。
到后来,不少家里有了条件的,也都跟着盖起来。
渐渐,就跟之前买彩电、摩托车这些一样,盖二层小楼,在几个庄子成了潮流。
单就离得近的马沟村和高鹏村来说,小年轻们,最近一两年谈对象结婚,有的都将小楼房列入婚嫁条件里了。
至于茅塘村,更不用多说。
工业园落成那会,还只秦向河、秦广山、刘剑、大猛四家楼房。
到如今,茅塘的这些户,几乎家家主屋都是二层楼。不然,怎么会被称为“楚湖第一村”,更有些媒体还称“天下第一村”。
就住房这块,试问哪个村子,能像茅塘这样基本家家户户都住二层小楼的。
之所以说“几乎”和“基本”。
是张余和泥冬虽然搬家走了,但宅子和房子留那没动。
独独这两家,还保持着几年前的红砖瓦屋。
这些年,茅塘村加上周边各村,盖楼房的可谓是不计其数了。
但盖楼也有个“规矩”,那就是楼房不能高过二层。也可以说,是楼层不超过秦向河家。
没人特地去宣扬,都是大家默认了的。
几年了,从没有人打破过这“规矩”。
这也是先前看前柳庄的方建权家,竟在往三楼盖,几人表情阴沉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