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看小说网qingkanxs.com

漆黑的屏幕,像一扇骤然关闭的希望之门,将所有的光和热都隔绝在外。

堂屋里,那股令人窒息的死寂去而复返,并且变本加厉。

火炕里烧得正旺的木柴,爆出一声清脆的“噼啪”轻响,在这绝对的安静中,竟如同一记惊雷,炸得每个人都激灵了一下。

王鸣、杜松、孙辉、许鑫,四个大男人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眼神空洞,表情呆滞,仿佛四尊刚刚出土、还没来得及擦去泥土的兵马俑。

他们的脑海里,被导演那张胖脸和“两千一百块”的魔音反复冲刷,最终只剩下三个字在回荡。

完犊子了。

“完了……”

第一个发出声音的是孙辉,这位在镜头前永远能保持风度与体面的影帝,此刻彻底放弃了表情管理。他像是被抽掉了全身的骨头,软绵绵地瘫在了炕沿上,双目无神地望着屋顶那根乌黑的房梁,用一种比戏里任何一句悲情台词都来得真实的语调,喃喃自语:

“我感觉……我已经能看见我们几个在泉城火车站的地下通道里,铺着报纸,盖着军大衣,面前摆着个破碗的画面了……”

他顿了顿,吸了吸鼻子,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哭腔:“这节目也太真实了吧!真实到我怀疑导演是不是欠了高利贷,想拉着我们一起下水啊!”

这番极具画面感的描述,非但没能引来同情,反而让气氛愈发悲凉。

王鸣那张国字脸上,写满了被数学题反复蹂躏后的茫然。他还在掰着那几根不听使唤的手指头,嘴里念念有词:“不对啊,我刚才算错了?六个半人头,两千一……就算我们不吃不喝,一天挣一百,那也得干二十一天……可导演只给了两天……”

他的计算能力,显然已经在这巨大的压力下彻底宕机。

“卖艺这条路,看来是走不通了。”杜松揉着发胀的太阳穴,声音里透着一股智计穷尽的疲惫。他这位在音乐圈里以沉稳和巧思着称的顶级制作人,第一次感觉自己引以为傲的大脑,变成了一团塞满了浆糊的摆设。

他抬起头,眼神在众人身上扫过,带着一丝不切实际的希望:“要不……我们试试卖签名?”

这个提议让孙辉的眼睛里短暂地亮起了一秒钟的光。

但杜松自己很快就将这丝光芒掐灭了。他摇了摇头,苦笑道:“不行,不靠谱。咱们在这村里,人生地不熟的。找谁卖去?挨家挨户敲门问,‘大爷,买张签名照不?影帝的,五十!歌神的,也五十!打包一套,算你九十八!’?”

他模仿着小贩的口气,自己都觉得滑稽可笑。

“人家大爷不拿扫帚把我们打出来就算客气了。再说了,这跟乞讨有什么区别?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更‘体面’的方式要饭而已。”

杜-文化人-松,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方案的本质,也彻底堵死了这条看似可行的歪路。

许鑫,这位一直沉默不语的学者,终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。他扶了扶眼镜,镜片后的眼神复杂无比,有无奈,有荒诞,还有一丝被现实逻辑逼入死角的崩溃。

他之前那番条理清晰的经济学分析,在导演“两天”的最后通牒面前,显得就像个笑话。

所有的理性推演,所有的可行性报告,都被这粗暴的规则碾得粉碎。

绝望,如同这北方冬夜的寒气,从门窗的缝隙里丝丝缕缕地渗进来,冻结了每一个人的思维。

直播间的弹幕,也从最初的狂欢和幸灾乐祸,渐渐染上了一丝真实的同情。

【草,这么一分析,感觉是真没招了啊……】

【辉哥的画面感太强了,我已经开始心疼了怎么办?】

【杜松老师还是清醒,卖签名确实不靠か普,太掉价了。】

【两天挣两千一,还是在农村,这难度堪比地狱模式了吧?】

【节目组真狠啊,这是要逼死谁?】

就在这片名为“完犊子了”的愁云惨雾,即将彻底笼罩整个堂屋的时候。

一个不疾不徐的声音,如同穿透浓雾的一缕晨光,清晰地响了起来。

“其实,有个办法。”

声音不大,却带着一种奇异的镇定人心的力量。

“或许可行,而且……能让大家在过年期间,体验到一点不一样的东西。”

唰——!

仿佛是按下了暂停键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